【IT168 专稿】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源项目是通过降低成本以推动快速创新的关键动力,已经成为全球IT产业的重要创新引擎和发展趋势。作为半导体芯片的老大--英特尔公司更是将开源技术是为其软件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11月19日,在英特尔公司的支持下,2009 Xen峰会(2009 Xen Summit)在上海紫竹园区英特尔研发基地拉开帷幕。
会议期间,开源与虚拟化领域专家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兆柱、中国开放源码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金海教授等三人就国内开源社区贡献,虚拟化、云计算发展机遇等接受了媒体专访。
左起:陆首群教授、梁兆柱博士、金海教授
从消费者向贡献者的角色之变
仅就Xen开源社区而言,Xen社区之星全球仅36个,英特尔占7人,其中有5名就是中国人。
记者:今天上午的主题演讲中,说开源社区里面,中国现在从消费者便成了贡献者,您觉得有哪些方面来支持呢?
梁兆柱:中国从消费者到贡献者,这需要时间来转变。比如对于Linux而言,做了很久了。过去几年都是我们从社区拿,但经过多年培育,中国的市场也在扩大。比如说安徽就有一个学生吴峰光为Linux贡献很大,他写的文件预读算法全世界都很有名。现在Xen社区刚刚开始,也有这样的趋势,Xen开源社区之星全球是36个,英特尔就占7个,其中中国人有5个。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加之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这个比例一定会慢慢增加。我相信现在还仅仅是一个开端。
陆首群:这个问题确实是这样的,三年前我碰到开源界的很多领袖都说,看不到中国人的贡献,大部分都是消费者。我可以告诉你,从今年开始人家就不这么说了,我们的贡献慢慢增加起来了。现在有一个问题,中国的社区有230多个,搞各种各样的开源。这些可以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以及跟我们向开源社区做贡献的基地。
陆首群教授坦言,资金问题是开源社区面临的一个不小的挑战,通过社区自身或者政府部门的筹措效果都不是特别明显。放在市场化的今天,走企业赞助或参与社区项目活动不失为良性发展之策。比如英特尔组建了Moblin社区,很多人参与进来,帮助他们一起活动,这样社区就搞起来了,陆教授对英特尔做法肯定有佳。
记者:Xen是一个开源组织,这个组织实际上赞助人是以企业为主,都是带商业性质。作为技术发烧友而言,需要如何关注开源社区,做出贡献并实现商业价值?
梁兆柱:通常开源社区一开始并不是商业性的,它只是一个研究型的社区。当你开源去贡献的时候,就会有多少年积累的东西在那里。有一些事情,在开源上面等于说展示以前需要的东西,有点像打擂台,比如说这一行有很多人写代码对他来说就是个人很满足,并没有想到说要做什么。我以前也做教授,写论文并不是说想到利益怎么样,而是说创造新的知识。所以做开源贡献的人,更多是个人价值体现。所以刚刚开始的时候是最难的。
陆首群:你的问题实际上是开源社区和开源企业的关系。开源社区搞的是开源项目,开源企业搞的是开源产品。开源项目有点像发烧友一样搞出来的东西,你要搞的比较稳定,他要有资金支持,所以一般开源社区都有一个基金会,比如说Linux有Linux基金会,Apache有Apache基金会。如果没有基金会的话,他是搞不下去的。通常而言,开源社区搞出来的产品比较简单,第一是不太成熟,第二质量不给你保证,第三不给你服务、不提供支持。所以你尽管可以从网站拿下来自己用,比如像一些发烧友、学校拿下来自己用,小打小闹可以,但不能形成产业。
你要形成产业就需企业拿来进行加工,社区的开源软件要找到一个商业模式,进行规模生产。这个时候这个东西就要收钱了。他要加工什么呢?要进行质量保证,比如说他拿来之后,首先要进行兼容性测试,在各个品牌服务器当中要进行实验,如果说不行的话还要进行修改、质量认证,原来不成熟的就要变成熟。原来Xen是一个社区,搞出来的东西是不要钱的。但是Xen被思杰收购了,必须要找到一个盈利模式,否则的话,就会被吃掉。
记者:现在开源社区中有越来越多中国人进行贡献,这是我们的骄傲,对中国用户来说,怎么样可以应用到这些贡献和成果,您对此有何建议?
梁兆柱:我们和学术界、政府都有很多的想法和沟通。你讲的这个很复杂,我们已经有了这么一个社区,有人贡献进来。但要想到应用,应用之前包括支持的问题都需要探讨。很多的东西都在转型,可以说最早红帽有自己的一个社区,有着最大的贡献,但是他也要有自己的商业模式,所以他就有一种服务性的心态。我们在考虑从政府到学校,要搭建一个生态系统,到从社区培养,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做完了以后我们要整体看怎么样让他更具安全性、可靠性,再变成一个商业模式让大家在上面可以加东西。具体到实际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检验。
中国开源虚拟化之路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金海教授在主题演讲中透露,目前国内专门研究虚拟化的机构不多,具体到973有关虚拟化的项目有8个方向,分别为跨平台虚拟化(国防科技大学承担)、Xen与KVM同步(北京大学承担)、跨节点虚拟化(清华大学承担)、桌面虚拟化(华中科技大学承担)、虚拟化安全(上海交通大学承担)、如何提升虚拟化性能(浙江大学承担)基于虚拟化的HPC高效能计算(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基于上述方向的虚拟化相关应用(航天部二院承担)。
记者:中国开源社区对虚拟化的贡献具体有哪些?
陆首群:现在虚拟化发展越来越快,一个是因为经济失衡,全球经济下滑,要求节能、绿色IT,要节约成本、盘活经济,所以要向虚拟化要能源、资源。现在有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各个方面。但中国现在专门研究虚拟化的还比较少。另外现在云计算发展很快,云计算当中很重大的一个技术支撑就是虚拟化。现在搞云计算的很多,我们初步统计一下,中国现在大概有二三十家,搞实用的有12家。这里都接触了一部分虚拟化技术。
金海:中国对开源和虚拟化的开源有什么样的贡献。今天来的很多人都是Xen发烧友,都很感兴趣。但我们是研究者,一方面这些发烧友做贡献,另一方面像我们做研究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基于Xen,这对Xen的本身就是贡献。很多发烧友看到我们的论文,觉得很有启发,就把他做到Xen当中。因此说我们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对虚拟化来说,我们国家这几年在国际上的研究都很有声誉。中国有非常大的团队在做虚拟化,而且每年都有成果颇丰,这在国外是没有的。而且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在Xen上做的,当然也有一个团队在KVM上做,不过都是开源的。
记者:就国内开源虚拟化的产业化、市场化方面,如何打算?
金海:我们的研究会不会产业化,我个人觉得我们的目的不是说将来自己办一个公司,而是希望我们的技术更好为企业做技术支持和服务。我们也希望和IT企业合作,把成果转移到各个企业当中,包括我们和移动厂商、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都是把设计的比较好的软件,让他们进行完善,或者是我们从他们当中吸取一些后,将更好的东西应用到研究当中,这也是我们应用的前景。我觉得这才是高校做研究,最后可以为企业效益贡献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并不是说我们自己要去开公司。
记者:您在做虚拟化研究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金海:我们不是站在国内的圈子里做研究,而是站在国际前沿做研究。我们最大的压力是,你有一些东西想到之后别人也在想,就要看谁可以先做出来,这是我们做973基础研究最大的压力。你必须要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还要把问题解决好。不解决好,你第一次尝试就会失败,就不是最前沿的技术了,可能别人就已经做了。尤其大家都在为Xen做贡献,都在发现问题,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云计算形式不拘一格
一个新的技术出现不是突然之间出来的,他一定是有很多成熟的案例放在那里了,才会说我应该提这个理念了。比如原来叫数据中心,现在叫云计算。云计算的概念出来之后,还需要有更多的技术放在里面。
记者:我们知道前几年中国的行业在搞集中建设,实际上这个集中建设是给全国各种分支机构提供服务,构建一个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支持平台。那么这种行业的数据中心平台,跟我们所提的云计算,或者是跟私有云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我们能说各个行业的数据中心就是私有云的提供商吗?
金海:其他行业我不太清楚,但教育行业的话,原来我们一起做教育网格时,就有一个大学在线,现在已经变成了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实际上相当于构建一个数据中心,但这个数据中心是分布式的,所有学校把自己的基本课程上传到数据中心来分享,其实就是一种云计算。云计算有很多种,并不一定说非要强调概念。
记者:以招商银行为例,行内部的数据中心本身就是招行私有云服务提供商。他达到的数据中心的水平,跟我们所提的云计算还有什么差距?是不是在这个当中加上更好的虚拟化就是云计算?
梁兆柱:云计算这个理念,各家的云不太一样。今天早上Ian Pratt也讲到,第一层是基础结构。比如说英特尔的云,是上面一层平台的;谷歌的云就是应用的云,他是外包的。我们要看招商的云里面是什么样的程度,这要看他的应用怎么样。可能大家现在都在摸索阶段,但云计算不要一板一眼,可以一层层的分开做。虚拟化是很必要的,关键是怎么应用。
金海:其实说到云计算,大家没有必要把界限分的那么清楚。比如说招行这个,你就可以认为是云计算,但是他以前是否利用云计算的技术有效整合数据中心的资源,我们不知道。也许他只是云存储的服务,也许他没有做有效的数据、服务器整合。他觉得云计算里面很多东西值得借鉴,通过虚拟化可以做很多整合以及各种各样其他的业务,这样的话他可以更好的应用设备,这也可以称之为云计算。
这一次来参会的很多是我专门请来的业界的公司,他有那么多的数据,现在也在搞云计算,但是以前就不叫云计算了吗?他们遇到一些问题,这一次就专门来学习。我觉得他们原来就在应用这些技术,只是说新的理念出来以后,更进一步深化他们的技术。
陆首群:发展云计算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内部结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他整合的更好,第二个要研究服务交付和使用的方式。什么叫云计算,现在有很多概念和争论,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云计算归纳起来是使用交互使用的方式,跟过去老的方式不大一样。我也在一个场合当中也谈到过,比如说托管,我把东西托管到你哪里去,租给你或外包给你,都是拥有权的表现,而你只有使用权。这恐怕也和我们开源有关。过去我们支付方式是软件收费,按照什么收费,购买软件。现在不行了,软件免费,服务收费。而像谷歌这样的,他的软件、服务免费,广告收费。时代在变化,服务和交付使用方式也在变化。刚提到的招商银行,具备了数据中心、服务平台,初步可以看成一个云计算,但发展起来还要进一步完善的。
陆首群教授对目前的中国的云计算建设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他表示盲目跟风,用搞运动的形式搞云计算是行不通的。他建议首先要真正弄明白什么是云计算,其次要结合实际应用搞清业务需求是否需要这个平台,思考问题要系统而扎实。"我们现在积极性有了,大家要在一起好好研究一下,云计算在中国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