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大概是1995年夏天,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校园里有一个自动售货机,出售各色可乐,价钱比市场上的便宜一半。所以,很多学生都去那个机器买可乐。但是大老远地跑过去,经常发现可乐已经售完,白跑一趟。于是有几个聪明的学生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在自动售货机里装了一串光电管,用来计数,看还剩下多少罐可乐。然后把自动售货机与互联网对接。这样,学生们去自动售货机前,可以先在网上查看一下还剩下多少罐可乐,免得白跑一趟。
后来CNN还专程去了趟CMU,实地拍摄了一段新闻。当时还没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大家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传感器(Sensors)连到互联网上去,提高数据的输入速度,扩大数据的来源。这是我个人对于物联网的初次接触。
物联网这个概念正式出台,是1999年的事情。估计与RFID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MIT推动的AutoID的项目有关。
不妨把RFID粗略地理解为条形码的更新换代。商品包装袋上经常印有条形码(Barcode)。把条形码扫描机对准条形码,扫描机会自动读出商品的名称和价格等等有关信息。使用条形码,可以大大加快购物结帐的速度。此外,条形码还有更多用处。譬如邮政的特快专递,邮包每到一处,就扫描一下条形码,这样邮包在什么时间到达什么地点,立刻可以上传到互联网上,方便递送邮包的顾客实时查看。条形码好处很多,但是也有缺陷。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必须把条形码对准扫描机才能读出数据,不对准就读不出。
RFID比条形码先进之处在于,不对准也读得出。譬如现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开始推广ETC。所谓ETC就是电子收费卡,卡内嵌着RFID。把卡放置于车内前窗附近,当汽车通过ETC专用车道的时候,路侧无线装置,也就是ETC读卡器,会自动读取ETC卡内余款,并更改之。
MIT推动的AutoID项目,不仅把RFID与互联网连接到了一起,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规定了数据通讯协议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这样就可以把从产品供应商,到运输,到仓储,到零售,这条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实现供应链的自动化,为进一步实现供应链优化打下基础。AutoID是个国际合作项目,参与AutoID项目的院校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还有我们中国。中国参与该项目的是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