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 频道

管理:惠普融合基础设施架构的精髓

  【IT168 专稿】传统的IT模式是一个应用一套单独的硬件,这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模式存在于过去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在物理硬件有限和应用单一的时代,这种模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管理简单。不过今天企业业务的多样性和竞争的加剧,企业IT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做法,已不能有效满足业务的正常运转,其突出表现在资源无法最大化利用、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更要命的是这种大量的信息孤岛的存在,让越来越多的企业IT部门陷入维护旧有系统和数据,无力开拓新的IT竞争力的尴尬局面。

  惠普提出的融合基础设施架构(简称CI),也许是改变上述状况的一个有效思路。CI是通过虚拟化的手段,将服务器、网络、存储以及辅助设备及相关软件池化为一个整体,然后在其上弹性部署各种应用,最后该架构及其应用都将在一个具有生命周期理念的管理平台之下。通过统一的管理,所有资产都成为资源池的一部分,能够分割、组合、变化,动态适应任何业务、负载或应用的需求。 "弹性"、"生命周期"是其两个重要的表象特征。在融合架构数据中心里,惠普应用管理软件轻松实现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规划、开发、测试、发布、更新、维护直到终结都由软件自动化地全程监管。

  而对于像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这样的应用软件,CI可以显著地节省许可证的费用,以及部署和安装的时间与精力。但另一方面,这种共享、重复使用的模式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应用软件的缺陷和问题也将影响多个业务程序,增加了风险。同时,随着应用的复杂程度增加,业务程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一个业务程序项目或团队的功能、性能和安全问题很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的IT服务提供。

  中国惠普企业业务集团技术服务事业部战略客户服务部经理周培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融合基础设施的精髓和核心就是管理。"从惠普角度来看是两方面,一方面我们有一套有效地符合非常好的实践的管理和我们的服务能力,第二结合先进的管理软件,我们可以帮助客户加速融合基础设施IT的转型"。

  应用管理5大特点护航业务

  首先,惠普的应用管理覆盖了完整的应用生命周期。它把IT的效果与业务战略结合在一起,通过正规化的流程把业务战略与IT规划结合在一起,IT建设的每个阶段都实现战略目标紧密联系。
 

  第二,加强战略控制点。战略控制点即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对业务成效产生重大影响的点。在这些点上,惠普解决方案中心能够给出适当的工具,引导应用生命周期满足业务目标的需求,实现IT的灵活性。

  第三,业务为先。在应用现代化的过程中,IT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让IT实现更大的业务成效,让IT与业务的方向保持一致。惠普的解决方案能够以最显著的方式管理控制点,同时保持与领先解决方案的开发理念及工具保持兼容。

  第四,缩短上市时间。IT的灵活性体现在如何找到并部署能够尽快在业务上体现价值的业务程序。惠普的解决方案基于模块化理念,帮助IT部门先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并在部署多个应用的时候体现出价值。另外,惠普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的客户还可以象订购服务一样挑选软件,这样企业就无需投入任何基础建设。

  第五,高品质的传统。惠普在提供软件解决方案帮助IT企业解决棘手问题的方面,已经有差不多20年的历史。惠普已经成为高质量自动化软件、应用性能验证、分布式性能、可用性管理及网络管理的领先者。

  运维管理与硬件紧密配合,成为融合基础设施在企业IT部门发挥核心作用的"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需要高度自动化的技术环境,跟据业务侧重点的变化迅速转型,成为共享服务和云计算的基础,"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企业业务集团软件及解决方案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谢少毅说道:"有了惠普开创性的融合基础设施结构,我们能与客户一起,从之前面对各自独立的服务器、存储及网络孤岛,转变为统一解决人员、流程和技术的问题。"

  据惠普介绍,融合基础设施结构可对现有投资进行逐步改良,全部纳入整个生命周期支持。这其中包括:惠普融合基础设施愿景研讨会,惠普融合基础设施概念验证,惠普融合基础设施规划服务,惠普融合基础设施设计与实施服务、融合基础设施转型咨询、云技术和架构设计服务、融合基础设施实施服务、应用质量优化服务、融合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和业务应用运营服务。

  就CI问题,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企业业务集团软件及解决方案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谢少毅,中国惠普企业业务集团技术服务事业部战略客户服务部经理周培勇,中国惠普企业业务集团软件及解决方案事业部技术总监于志伟接受了记者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内容:

  记者:在融合基础设施新的架构下对于传统IT团队人员结构的变化是不是有影响?另外对IT人员重心的转移以及工作方法会带来哪些变化?第二个问题在新的架构下我们也知道有些企业往云计算转移的时候碰到软件开发的问题,融合基础设施对软件开发人员会带来哪些问题,会不会带来开发模式的变化?随着应用复杂度越来越高,面临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哪里?

  周培勇:人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刚才我提到管理,比如以前我们在技术中心团队建设往往是以单向专家对IT的支撑,可能是某一两个专家决定了IT管理。但是大家知道从一个组织来讲如果我们有个人能力的话,因为我们的IT不像以前很小、变化不多,业务发展对IT影响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进行。但是现在业务对IT的发展很大,作为一个组织来讲必须把核心能力变成组织的能力,怎么样变成一个组织的能力,其实要通过管理手段和方法来看。惠普自身利用很多流程管理工具,也就是说我们把每个人的行为,每个人做得事情都记录下来,把他变成一个组织的信息。通过记录这些信息才有可能进行分析和总结,而且这是个持续的过程,一般在前期的时候大家都不会觉得这些信息我搜集过来怎么样组织有效利用,这需要一套有效地方法,第二需要有效的工具,信息量大的时候不能只靠人力管理。惠普融合基础设施就会考虑这些方面,从IT组织建设到信息管理,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仅仅是把IT设备升级,更重要的是从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手段以及管理的实施者是怎么做结合起来。

  于志伟:第二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第一软件的开发人员更要关心战略和业务,未来针对某个行业的特点你要设计整个架构,这是其中一方面。第二就是新技术方面,包括WEB2.0,包括我们提的融合基础设施也好,这些内容消除了以前很多技术的壁垒,因为消除了技术的壁垒,如果软件开发人员不掌握这些技术的话开发出来还得靠旧的就发挥不出来最大的效能。第三个界限模糊也好团队模糊也好,未来包括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维护人员慢慢地会变成一个大团队,而不是各司其职。像我们现在开发软件是半年一年,未来可能是几个星期,这些对软件开发人员也好是比较重要的。

  记者:有没有具体的策略或者是措施推动合作伙伴接触中小型CI项目的咨询服务里?

  谢少毅:这个是有的,运维软件和运维服务我们已经有合作伙伴在做,包括测试软件应用生命周期,我们也会增加合作伙伴的数量。市场上客户的需求是很多的,我们希望到年底有更多合作伙伴来满足这个事情。

  记者:融合时代IT运维越来越复杂了,CIO要求越简单越好,惠普在业务管理上是怎么样的?

  谢少毅:我们知道虚拟化、云计算是一个趋势,从基础设施角度会出现,所有的厂家都想走到这条路,只不过大家支持的条件不一样,比如有存储、有服务器、有硬件、软件,但是这些对CIO来说太复杂了,希望有别人能帮助他构建,但是后面的运维怎么办?当然可以外包,也不一定要外包,云计算对外服务其实就是一种外包的方式,包括SaaS(软件即服务)。如果构建你的内部云或者是内部的虚拟化架构,惠普有新的解决方案推出的时候,这个软件你可以买也可以不买,以前这方面的宣传比较少。融合基础设施所强调的就是将原来以产品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向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转型,从而简化IT并加速实现业务成效。惠普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帮助用户达成基础设施的转型,并使现有的IT资源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客户买了CI,惠普可以再加服务标准,包括AO、BO、PO的服务,这里面就包含了工具软件,售后支持的人员帮你装在里面,这样CIO看报表就好了。这个是更贴近用户的服务。此外,比如原来开发一个软件需要半年一年,可以把这些东西交给我们,我们希望让用户知道有这样的技术,惠普可以提供全周期的咨询和构建服务。

0
相关文章